1.教育法律关系的两个最主要主体( )。
A.教育部门与下属学校
B.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学校领导和学校教师
2.教育法律规范由三个要素构成,即( )。
A.条件、内容和处理
B.假定、责任和制裁
C.假定、处理和制裁
D.处理、责任和制裁
3.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确认和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 )关系。
A.主体与客体
B.权利与义务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
D.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
4.关于对教师依法进行表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只对升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的教师进行表彰
B.领导不能把对教师的表彰名额作为索取贿赂的筹码
C.对教师的表彰应该注重民主推选,以教师工作实绩说话
D.应该对德育工作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
5.( )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决定教育发展的根本法,被称为“教育宪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教师资格条例》
答案解析
1.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在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1)学生;(2)教师;(3)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4)国家机关;(5)家庭;(6)社会组织和个人。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最主要的两个主体。故本题选C。
2.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教育法律规范具有三个内在的构成要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假定是指适用行为规范的条件和情况,它是把规范同主体的实际行为联系起来的部分,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这一规则生效;处理是指行为规范本身,它指明该项法律规范确定的行为模式的内容,使主体明确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及要求做什么;制裁是指违反该项法律规范时所导致的法律后果,通常是以国家强制性措施要求承担的惩罚性或补偿性责任。故本题选C。
3.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题干描述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故本题选B。
4.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表彰的相关内容。A错在以学生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标准,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故本题选A。
5.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决定教育发展的根本法,被称为“教育宪法”。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