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2.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无规则水平
5.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最可贵的,不必教师监考,自己也能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此时学生的态度和品德进入到哪一阶段?( )
A.解冻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答案解析
1.A【解析】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第二阶段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故本题选A。
2.C【解析】从说服的任务和效果看,正面的观点和材料能在短时间见效,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而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长期稳定的态度。故本题选C。
3.C【解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一个国家的军队主帅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即使是普通人,志气也不能被改变。强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故本题选C。
4.A【解析】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故本题选A。
5.D【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故本题选D。